川润股份2024年报解读:净利润暴跌81.91%,现金流状况恶化

四川川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润股份”,股票代码002272)近日发布2024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多项关键财务指标出现较大变动,其中净利润同比下降81.9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247.46%,引发市场关注。本文将对川润股份2024年年报进行详细解读,分析公司财务状况及潜在风险,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营收与利润:规模与盈利双下滑

1营业收入微降4.01%

2024年,川润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596,928,791.88元,较上年的1,663,563,990.65元下降4.01%。从业务板块来看,高端装备智造业务收入1,567,948,832.26元,占比98.19%,同比下降1.57%;工业服务业务收入28,979,959.62元,占比1.81%,同比大幅下降58.97%。公司表示,营业收入下降主要是在市场需求和行业波动影响下,调整销售策略,关注订单毛利水平,优化订单结构所致。

年份 营业收入(元) 同比增减
2024年 1,596,928,791.88 -4.01%
2023年 1,663,563,990.65 -

2净利润暴跌81.9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15,689,617.41元,相较于2023年的 -63,597,122.06元,同比下降81.9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125,289,577.45元,较去年的 -70,752,447.57元下降77.08%。公司净利润大幅下滑,除营收下降因素外,还因加大“两海”战略投入,拓展液冷、海上风电、国际业务及军工装备业务市场,研发费用增加;同时,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对部分投资性房地产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等因素影响。

年份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元) 同比增减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元) 同比增减
2024年 -115,689,617.41 -81.91% -125,289,577.45 -77.08%
2023年 -63,597,122.06 - -70,752,447.57 -

3基本每股收益与扣非每股收益均大幅下降

基本每股收益为 -0.2428元/股,较2023年的 -0.1467元/股下降65.5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 -0.2629元/股,盈利能力的下降在每股收益指标上得到明显体现,反映出公司经营面临较大压力,对股东回报产生负面影响。

年份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同比增减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2024年 -0.2428 -65.51% -0.2629
2023年 -0.1467 - -

费用分析:结构有变化,研发投入持续

1费用整体情况

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为65,475,120.36元,同比下降3.93%;管理费用148,218,993.51元,同比增长9.53%;研发费用62,898,466.68元,同比增长3.81%;财务费用35,237,062.36元,同比下降10.79%。

费用项目 2024年(元) 2023年(元) 同比增减
销售费用 65,475,120.36 68,151,331.34 -3.93%
管理费用 148,218,993.51 135,314,804.81 9.53%
研发费用 62,898,466.68 60,587,643.06 3.81%
财务费用 35,237,062.36 39,498,356.53 -10.79%

2销售费用有所下降

销售费用的降低,或与公司销售策略调整有关,在优化订单结构过程中,相应销售支出有所减少。从构成来看,人力成本、业务招待费等均有一定程度变动。其中人力成本从37,915,936.71元降至32,318,139.72元,业务招待费从12,053,687.04元降至11,159,000.03元。

3管理费用有所上升

管理费用增长,主要源于公司业务拓展和运营规模扩大,导致人力成本、折旧及摊销等费用增加。人力成本从73,212,151.86元增至78,003,478.44元,折旧及摊销从24,662,093.93元增至26,898,073.61元。

4研发费用持续增长

研发费用的增长,表明公司重视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以提升核心竞争力。2024年公司实施多项科技研发项目,如液冷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数据中心液冷系统运行关键技术开发等。研发投入的增加,有助于公司在新能源、储能等领域推出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但短期内也对利润造成一定压力。

5财务费用有所下降

财务费用下降主要得益于公司合理安排资金,优化债务结构,使利息支出有所减少。利息支出从37,728,786.81元降至37,705,696.99元,同时汇兑净损益等项目也有所变动。

现金流:经营活动现金流出显著

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减少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30,148,272.80元,与2023年的88,261,789.72元相比,同比减少247.46%。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同比减少,表明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回笼能力下降,可能影响公司资金周转和正常运营。

年份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元) 同比增减
2024年 -130,148,272.80 -247.46%
2023年 88,261,789.72 -

2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减少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1,276,643.78元,现金流出小计41,538,331.73元,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20,261,687.95元,较去年的 -14,665,598.40元减少38.16%,主要因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增加,反映公司在资产投资方面的支出加大。

年份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元)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元)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元) 同比增减
2024年 21,276,643.78 41,538,331.73 -20,261,687.95 -38.16%
2023年 5,832,316.04 20,497,914.44 -14,665,598.40 -

3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增加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020,471,130.00元,现金流出小计825,652,133.71元,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4,818,996.29元,较2023年的64,201,957.30元增加203.45%,主要是报告期内完成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收到募集资金,为公司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年份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元)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元)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元) 同比增减
2024年 1,020,471,130.00 825,652,133.71 194,818,996.29 203.45%
2023年 833,615,199.96 769,413,242.66 64,201,957.30 -

风险提示:多因素叠加,经营挑战大

1市场风险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行业竞争加剧,新能源产业虽有政策支持,但国际能源巨头和资本纷纷进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公司需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应对市场变化。

2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钢材等原材料价格受政策和国际经济形势影响较大,价格波动可能对公司生产成本和盈利能力造成影响。尽管公司采取优化供应链管理等措施,但仍需关注原材料价格变动对业绩的潜在冲击。

3应收账款坏账风险

随着公司业务拓展,应收账款余额增加。若客户经营状况出现不利变化,可能导致应收账款无法收回,产生坏账风险。2024年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1,278,328,082.26元,相应计提坏账准备151,137,493.63元。公司虽已建立相关机制,但仍需加强应收账款管理,防范坏账风险。

4国际市场开拓风险

国际政治经济形势、贸易保护政策等因素,可能影响公司国际市场拓展,出口业务存在不确定性。公司需完善国际业务布局,提升应对国际市场变化的能力。

5外汇汇率变动风险

随着国际化战略推进,国际业务收入占比提升,汇率波动对公司经营成果影响增大。公司虽制定相关制度防范风险,但仍需密切关注汇率变动,加强风险管理。

6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风险

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量大,若宏观经济形势、市场环境等发生不利变化,可能影响项目实施进度和公司业绩。同时,项目实施后还面临资产折旧、费用支出等财务管理风险,以及制度建设、人才配置等运营管理风险。

管理层报酬:结构稳定,激励与业绩挂钩

1董事长报酬情况

董事长罗永忠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虽未单独披露,但从整体管理层报酬情况及公司治理来看,其报酬确定与公司业绩、战略目标实现相关。公司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负责制定薪酬政策,确保报酬合理且与公司经营状况相匹配。

2总经理报酬情况

总经理钟海晖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100.1万元,其报酬水平与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及个人职责履行情况相关。公司通过建立绩效评价标准和激励约束机制,促使管理层努力提升公司经营业绩。

3副总经理报酬情况

副总经理李辉、王辉、高欢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分别为63.36万元、70.52万元、66.96万元。报酬的确定综合考虑个人岗位责任、工作绩效及公司整体业绩,体现责权利对等原则。

4财务总监报酬情况

财务总监缪银兵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53.43万元。其报酬与公司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等工作成效相关,旨在激励财务总监有效履行职责,保障公司财务稳定。

总结:业绩承压,转型挑战与机遇并存

川润股份2024年业绩下滑,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下降,反映公司经营面临较大压力。市场竞争、原材料价格波动、应收账款等风险因素,给公司未来发展带来挑战。然而,公司在高端能源装备制造和工业服务领域具备一定技术和市场优势,且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和新业务领域。若能有效应对风险,抓住能源结构转型机遇,有望提升业绩和市场竞争力。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公司经营策略调整和风险应对措施实施效果,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