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生理性喜欢”的人,真的会很上头…

1

生理性喜欢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这个人,不是我理智选择的结果,而是我身体选择了他。

也许他不符合我的条条框框,但是我就无脑的喜欢上了。哪怕你脑子里觉得不应该,不合适,不允许,他跟你的理想型也没什么关系,但是你就无奈的对他上头了。

“生理性喜欢”大概就是那种“不讲道理”的心动:

当你遇到一个人,大脑里的丘脑突然开始疯狂分泌多巴胺,就像有人往你身体里灌了迷魂汤,整个人酥酥麻麻的。

明明才见没多久,却觉得对方的声音、气味甚至小动作都莫名熟悉,仿佛基因在悄悄告诉你:“就是这个人了!”

你根本控制不住自己——他一笑你就想跟着笑,他靠近你时心跳快得要从嗓子眼蹦出来,哪怕他讲的笑话很冷,你也会忍不住笑得东倒西歪。这种冲动就像饿了想吃饭、困了想睡觉一样原始,理性根本拦不住,只会让人想贴贴抱抱,觉得两人天生就该黏在一起。

你会对他产生一种亲密幻想。科学管这叫“生物本能”,而幸知更愿意形容它是“藏在骨头缝里的喜欢”。

被灌了迷魂汤后的你,会对对方的某些细节无限放大,比如觉得对方身上的气味特别好闻,或声音格外有磁性,跟其他所有人都不一样。你的大脑会自动美化对方的缺点,比如觉得对方发脾气也迷死人。

你会不由自主的喜欢他喜欢的一切,听到对方名字,或者相关的事,你的注意力会瞬间集中。

当他无意识看你一眼或者一次漫不经心的关照,你会觉得他好像捕捉到了你的小秘密,你的身体会出现幻觉,会梦见他,会紧张失眠,食欲也会发生变化。你会不断的等着,对方能不能给你新一轮的回应。你会希望,他和你有同样的感觉与默契……

2

你的身体比大脑更诚实!

生理性喜欢有6个表现,幸知想分享给你:

1. 总想“咬”对方一口

不是变态!这种想轻轻啃咬对方耳朵、手指的冲动,其实和猫咪用牙蹭主人一样,是动物界通用的亲密信号。轻微痛感会刺激大脑分泌内啡肽(类似跑步后的快感),让两人瞬间“甜度翻倍”。

2.  贴贴狂魔,45厘米法则失效

人和人之间有45厘米的“安全距离”,但遇到生理喜欢的人,你会自动变成“人形挂件”——坐车要贴肩,走路要牵手,沙发要叠着坐。因为皮肤接触能降低皮质醇(压力激素),贴越紧,幸福感越像充电一样蹭蹭涨。

3.  痴迷闻TA的味道,像吸猫上瘾

别人闻不到的体味,到你鼻子里就成了“专属费洛蒙香水”。哪怕对方刚打完球一身汗,你也觉得像晒过太阳的被子般安心。这其实是基因在帮你选“气味相投”的伴侣。科学家发现:越喜欢对方体味,两个人免疫系统差异越大,后代更健康。

4.  投喂癖发作,看TA吃饭就开心

生理喜欢到极致,人会秒变“饲养员”——奶茶买两杯,零食塞满包,甚至想亲手喂到对方嘴里。投喂等同于原始脑在说“我想养你一辈子” ,和鸟妈妈给雏鸟喂虫、猴子互相梳毛一样,是最直白的占有欲和照顾欲。

5.  无意识模仿对方,活成“复读机”

他摸鼻子你也摸,你说“绝绝子”他也挂嘴边,连拿筷子的姿势都逐渐同步… 这是大脑镜像神经元在帮你“共情” ——模仿得越像,越能理解对方情绪,仿佛两人共用同一个灵魂。

6.  听到TA名字就嘴角失控

别人喊TA名字是普通汉字,你听到却像突然被塞了跳跳糖——耳朵一竖,眼睛发亮,憋笑憋到咬嘴唇。 因为大脑早把“TA的名字”和“多巴胺”焊死了,条件反射堪比巴普洛夫的狗听到铃铛!

3

生理性喜欢绝不等同于真爱!有些人遇到生理性喜欢的人,以为自己找到了这辈子的真爱了。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单纯生理吸引可能因熟悉后“滤镜消失”而淡化;情感深厚的伴侣即使激情消退,仍能通过信任和承诺维持关系。人类的长期关系更需要情感共鸣、价值观契合、责任感等等。

虽然基因帮你选择对象,但是基因没有办法帮你培养对象。

心理性喜欢才是长久的真爱。

你会对他有认同感。你认同他的三观。TA的较真,在你眼里是负责而非死板。

你会尊重他。哪怕意见冲突,也愿意给TA留表达空间,就像保护一株植物的生长姿态,而不是强行修剪成你喜欢的样子。

你会对他有倾慕心。你佩服TA身上有你没有的特质,比如你社恐却羡慕TA在人群中的松弛,这种差距反而成了吸引力。

你会和他有边界。你想和TA沟通脆弱和秘密,但不会监控TA的行踪。

你为什么爱他呢?是TA填补了你的缺失,比如替你做了你不敢做的决定?还是TA激发了你更好的自我,比如你开始主动学新技能?

你非常清楚,他是一个让你变得更好的人。

基因负责一见钟情, 脑子要负责白头偕老。幸知把这句话送给你。

有婚姻情感问题记得私信幸知

发布于:北京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