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主角,是一只褪了色的灰色毛绒兔。
它被洗得有些发旧,绒毛也微微打卷,但对6岁的莉莉来说,这是她从出生起就形影不离的“家人”。
4月24日,在巴厘岛的旅途中,莉莉不慎将兔兔遗落在民宿。当其他大人可能会以“再买一个”安慰时,莉莉的父母与他们的朋友却选择用一场横跨山海的温暖接力,为这只兔子安排了一场奇幻之旅。
丢失的毛绒兔
4月24日下午,巴厘岛的夕阳洒在通往机场的公路上。6岁的莉莉突然在大巴车的后座上慌乱地翻找起背包——那只陪伴了她多年的灰色毛绒兔不见了踪影。
这只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兔子,从莉莉出生那天起就静静地守在她的婴儿床边。6年来,几乎每一次长途旅行小主人都会带上它。当所有行李箱都被翻了个遍,意识到兔兔真的丢了,莉莉忍不住抽泣起来。
母亲刘佳知道,莉莉从不是一个乱发脾气的小孩,她轻轻把女儿搂进怀里告诉她:“妈妈知道,兔兔陪了你6年,它突然不见了,你一定非常难过。要是妈妈弄丢了心爱的东西,说不定会比你更伤心。”
在安抚莉莉情绪的同时,刘佳也在权衡着现实的困境:他们已经在前往机场的路上行驶了一个多小时,如果现在折返去民宿找兔子,极可能错过航班。
她小心地询问莉莉这只玩偶的重要性,女儿带着哭腔回答:“妈妈,我很想要那只兔兔回来。”于是,刘佳和丈夫决定要为莉莉找回毛绒兔。此次同行的还有七位朋友,他们联系上民宿管家,确认兔兔确实被遗落在房间。
莉莉的父母都是四川人,一家人常居澳洲。朋友刘果经常与莉莉一家出去旅行,他比莉莉大17岁,从一年前认识莉莉就认她做了妹妹。这是刘果第一次看到她哭得这么惨,“她平时是个情绪稳定得可怕的小孩。”
夏天热,莉莉醒得早一点,会自己安静地看书或者和玩偶玩耍,从不打扰仍在睡梦中的父母;她还有着超乎年龄的定力,遵守约定看电视的时间,去游乐园新区域前会报备。
丢失的兔兔是莉莉第一个“搭档”。她喜欢模仿动画剧情,和玩偶们一起“过家家”。她还会把看过的动画人物画下来,再剪好收藏,现在有上千张了。
目睹莉莉伤心,刘果同样焦急。他知道心理学中的“阿贝贝情结”——孩童对于长期陪伴的毛绒玩具、小毯子等物品产生强烈依恋感。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人会慢慢淡忘这种情结,但是也有一些成年人还保留着自己小时候的“阿贝贝”。
为了安抚莉莉,刘果在车上放了几首她最喜欢的动画片主题曲,他甚至考虑过用闪送将玩偶直送机场。
同行的朋友安安告诉刘佳,她恰好有好友即将从澳洲飞往巴厘岛度假。听闻这个巧合,大家一起安慰莉莉,再三保证一定会把兔兔安全带回家。
“兔兔要享受一个更长的假期,等接兔兔的哥哥姐姐回到澳洲,兔兔就会回到你身边。”看到妈妈郑重地承诺,小女孩点点头,逐渐停止了哭泣。
兔兔的奇幻之旅
4月24日晚上,安安的朋友孙晨一家乘坐的航班降落在巴厘岛的机场。这是孙晨夫妇第二次造访巴厘岛,他们没有安排固定行程,只想随心所欲享受假期。在听到莉莉的故事后,两人欣然接受了“接兔兔”的支线任务。
孙晨夫妇的到来,让兔兔的新旅程有了一个浪漫的开始。夫妇两人注意到巴厘岛的街头挂了很多独特的竹编装饰品,当地人告诉他们,巴厘岛正在庆祝加隆安节——这是岛上最重要的节日之一,用以纪念传说中的正义之神战胜恶魔。
这个意外邂逅让夫妇俩惊喜不已。他们不仅用镜头记录下兔兔与游行队伍同框的画面,更策划了一系列“兔兔度假体验”:在酒店中享受SPA、采摘新鲜水果、做瑜伽、欣赏绝美日落……
当这些照片第一时间发送给莉莉时,小女孩惊喜地睁大了眼睛。原来大人们没有骗她,兔兔真的在偷偷享受自己的假期!
4月25日孙晨一家接上兔兔并发来照片后,刘果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要不要将兔兔的“奇幻漂流”与莉莉的旅行见闻制作成专属绘本?当晚下班后,他花了两个小时写好了绘本的文字内容,挑选了这次旅程的80张照片作为参考。
得益于儿时的绘画基础和传媒专业的课程训练,刘果很快勾勒出绘本草图。为了追求效率,刘果借助AI工具把草图变成图画,第一天熬到了凌晨两点半。“很激动很兴奋,一直在想象着妹妹看到绘本时的样子。”
刘果在绘本里埋了很多小心思:封面和封底是身着蓝碎花裙、头戴粉色渔夫帽的莉莉与兔兔的合影;书脊上藏着兔兔、渔夫帽和星星图案,灵感来自巴厘岛船宿时船工教莉莉吟唱的《小星星》;除旅行记录外,他还巧妙融入了地理知识、节日文化等启蒙内容,为莉莉未来埋下回忆的线索。
4月27日晚上,刘果终于打磨出了想要的画面。因为在国外找不到能快速做出精装绘本的厂家,刘果联系了一家武汉的印刷厂,同时联系到一位恰巧29日要从武汉飞到澳洲的朋友。
“五一假期前印刷厂订单爆满,但听说是送给一个小妹妹的礼物,他们加班加点一天半就赶制出来了。”刘果说。
为淡化丢失的伤感,刘果以兔兔的口吻写下暖心的寄语:“虽然我们现在没有在一起,但是你很强大,也很勇敢,假如你想念某个人,代表你的心里充满了爱。不要伤心,我们会回到一起,我等不及听到所有关于你的故事了。”
找回童年的那只“毛绒兔”
4月底,孙晨返程澳洲,接兔兔的那天是个普通的周三午后,但莉莉全家却像迎接重要节日一般。
孙晨记得,当莉莉在二三十米外认出兔兔时,眼睛里仿佛开始“发光”。接过兔兔的那一刻,小女孩紧紧将它搂在怀中,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同一天下午,刘果的女友与刘佳合力完成了绘本的立体页制作——可滑动的小飞机载着兔兔穿越云层,从巴厘岛飞回澳洲;翻动书页中的房门,兔兔从门后探出头来。
当莉莉读到兔兔丢失的情节时还是落泪了,这个反应让刘果始料未及,“孩子的情绪世界远比想象中细腻。”
经历了莉莉与兔兔的奇妙之旅,大人们感觉,自己比孩子获得的感动要更多。“孩子太单纯了,她只知道兔兔回来了。反而是经历过童年的大人,更能体会这种复杂的情感共鸣。”刘佳说。
同行的90后们不约而同想起自己的60后、70后父母。在那个物质尚不丰裕的年代,父辈们疲于生计,鲜少关注孩子细腻的内心世界。
刘佳小时候父母关系并不融洽,直到遇到自己的丈夫,她才感觉久违的心灵创伤慢慢治愈。原生家庭带来的安全感缺失,终于在她这里画上了句号。
作为父母,刘佳努力恪守着“永不扫兴”的承诺——对莉莉许下的每个诺言都必定兑现,家中大小事务也总会与女儿平等商议。
正是这份安全感,让莉莉始终保持着探索世界的勇气。无论是新奇刺激的潜水体验,还是令人心跳加速的风洞飞行,她都愿意尝试。她也培养起了很强的共情能力——当老师摔倒时,她会上前搀扶并询问;当妈妈换了新裙子或化了妆,她总会第一个发现并真诚夸赞。
对刘果而言,这只毛绒兔意外地填补了他童年的缺口。从小父母采取打压式的教育方法,如果是自己弄丢了东西,一顿责怪总是少不掉的。“小时候我就觉得,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一个不一样的大人。这次能够守护小朋友的童年,也是在治愈当年的自己。”
孙晨则感觉在见到莉莉后收到了一条催生“广告”。帮妹妹完成送兔兔的事情,对他来说像是“电影照进了现实”,原来那些感人的情节,并不需要煽情,而是自然流淌在生活的细节中。
5月10日,刘佳将这个故事分享到网络后,迅速引发400多万网友的共情。有人评论:“兔兔回家了,像是心里破了个洞,然后被补起来还填满了一样。”也有人觉得:成年人的世界,或许没那么糟糕。
这个温暖的故事还在继续生长:三家出版社向刘果抛出橄榄枝,希望将这个温暖的故事做成绘本出版。懂事的莉莉也与父母商量好,要取出存钱罐里的零花钱,在下次聚会时请哥哥姐姐们喝咖啡。
至于故事的主角——那只灰色毛绒兔,此刻,它正静静地躺在莉莉的枕边。没有人知道它下一次旅行会去往何方,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关于爱与治愈的童话,还在继续。
(应受访者要求,刘佳、莉莉、刘果、安安、孙晨均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 郭懿萌
编辑 陈晓舒
校对 杨利
发布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