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补贴大战”周末重启,咖啡奶茶疯狂爆单,摩根大通提问:如此惨烈,值得吗?

来源:网易科技

修正一周之后,新一轮的“外卖补贴大战”在本周末重燃战火,社交媒体上充斥着低价甚至免单的咖啡奶茶订单。这场由阿里巴巴旗下淘宝闪购升级的战火,正迫使行业巨头美团、京东悉数卷入。

据追风交易台,摩根大通在其最新发布的研报中,对这场愈演愈烈的竞争进行了深度剖析。对于投资者而言,核心影响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战火由阿里巴巴点燃。根据摩根大通的报告,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闪购于7月2日宣布,从7月开始的12个月内,将投入500亿人民币用于外卖和即时零售补贴。此举迅速引发市场连锁反应,美团于7月5日宣布多项补贴计划作为回应。京东此前也已宣布将在一年内投入超过100亿人民币

这场投入巨大的战役迅速反映在订单量上。截至7月初,美团的日订单量创下1.2亿单的新高,而阿里巴巴(淘宝闪购及饿了么)的日订单量在短短两个月内也达到了8000万单

摩根大通认为,竞争的主动权已经转移。阿里巴巴不仅拥有 renewed competitive focus(重新聚焦于竞争),更关键的是其雄厚的财务资源。报告指出,阿里巴巴在2025财年拥有接近1000亿人民币的自由现金流(FCF),以及在2025年3月底拥有接近6000亿人民币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这种财务实力使其在消耗战中处于有利地位,对美团和京东构成了显著的竞争压力。

惨烈烧钱,值得吗?摩根大通的“估值算盘”

面对如此惨烈的“烧钱”,摩根大通提出了一个核心问题:这笔投资值得吗?答案取决于对即时零售市场长期潜力的判断。

摩根大通对此进行了两种情景的测算:

这个估值模型清晰地揭示了当前投资的巨大赌注性质:所有参与者都在为一个潜力巨大但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市场下重注。

市场格局将如何演变?

在竞争加剧之前,根据iResearch的数据,美团占据了约45%的市场份额,饿了么(阿里巴巴旗下)为21%,京东为5%

摩根大通相信,尽管竞争加剧,美团极有可能维持其市场领导地位,但市场份额可能会有所下滑。美团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庞大且高效的骑手网络(拥有超过700万注册骑手)和在本地供应链上的先发优势。

然而,报告也指出了一个关键的差异化影响:即时零售的发展对美团是100%的增量业务,因为它没有传统的电商业务。但对于阿里巴巴和京东而言,即时零售的增长将不可避免地对其传统的电商业务产生“cannibalization”(蚕食效应)。报告估计,到2030年,即时零售GMV的56%将来自食品饮料、烟酒和日用品,这些正是传统电商的重要品类。

对投资者的直接影响:短期阵痛与长期博弈

摩根大通直言不讳地指出,这场投资扩张将直接冲击各公司的短期盈利,进而对股价造成压力。报告援引了2021年社区团购大战的经验,指出股价往往会随着盈利预期的下调而做出负面反应。

因此,摩根大通预测,在未来3到6个月内,阿里巴巴、美团和京东的股价将持续承压。

基于此判断,摩根大通采取了以下行动:

总而言之,中国即时零售市场的战火已经点燃,一场关乎未来市场格局的资本与耐力的较量正在上演。对于投资者而言,短期内需要承受盈利和股价的双重压力,而长期回报则取决于这场豪赌最终能否开辟出一个足够庞大的市场,以及谁能在这场惨烈的消耗战中笑到最后。

下一篇:巨头宣布涨价,中国稀土机会来了?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