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报道 记者 陈全】记者10月23日从教育部了解到,为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部署,贯彻落实《高校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和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工程实施方案》,推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教育部决定启动第十届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工作。
为适应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需要,本届评奖的受理成果范围包括: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党建学、纪检监察学、公安学、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艺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学、信息资源管理、国家安全学、设计学、区域国别学等共30个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评奖单设“教育科学研究”专区,由原“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受理成果范围与上述“教育学”整合设置,对教育学成果单独组织实施。专区具体奖项设置和数量、申报资格和要求、申报单位和名额、申报办法和程序等单独安排。
在奖项设置和数量方面,本届评奖设置著作论文奖、咨询服务报告奖、普及读物奖和青年成果奖。普及读物奖和青年成果奖不分等级,其他奖项分设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
本届奖励总数量为1500项,其中“教育科学研究”专区190项。按照确保质量的要求,允许各学科、各类、各等级奖项有空缺。
此外,本届评奖接受香港、澳门地区高校申报,相关工作安排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