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女人会嫁给谁,其实是命中注定的,看她的父母就知道了。
这话乍一听,似乎有些武断,但细细想来,却不无道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早接触的“婚姻样板”。从父母那里,我们学会了什么是爱,什么是相处,什么是一个家。
01 父母的相处模式,决定你的婚姻模样
小时候,我们可能都说过这样的话:“我以后一定不要找我爸那样的男人”或者“我以后不要活成我妈那样”。
但长大后,我们却惊恐地发现,自己不知不觉间竟然复制了父母的相处模式,哪怕那曾是我们最讨厌的样子。
这是因为,我们从小耳濡目染的婚姻模式,早已内化为我们心中“婚姻应有的样子”。即使理智上抗拒,潜意识里却会引导我们走向熟悉的轨道。
父母相处和睦、相互尊重的家庭中长大的女孩,更容易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因为她见过好的爱情是什么样子,自然就知道如何选择和经营。
而在充满争吵、冷漠或不平等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女孩,要么会无意识地重复父母的模式,要么会因为极度渴望爱而轻易陷入感情陷阱。
02 父亲的样子,是你择偶的隐形标准
心理学家说,父亲是女儿生命中第一个男性形象,女儿往往会以父亲为参照物来选择伴侣。
父亲对待母亲的方式,会直接影响女儿对异性的期待和要求。如果父亲尊重、疼爱母亲,女儿就会认为这是男人爱女人的正常方式,也会以同样的标准要求自己的伴侣。
反之,如果父亲对母亲冷漠、粗暴甚至背叛,女儿可能就会认为男人本来就是这样,从而在婚姻中过度容忍,重复母亲的不幸。
当然,也有极端反例。有些女孩因为厌恶父亲的某些特质,会有意识地选择与父亲完全相反的男人。但这种“反向选择”往往过于强调与父亲的不同,而忽略了两个人是否真正合适。
03 母亲的婚姻观,直接影响你的选择
母亲对婚姻的态度,往往会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女儿。
有些母亲会直接告诫女儿:“千万别像我一样”、“一定要找个有钱的”、“颜值不重要,对你好才行”;有些母亲则通过自己的言行,默默地向女儿传递着她的价值观。
母亲是否独立,是否在婚姻中保持自我,是否敢于表达自己的需求,这些都会成为女儿日后在婚姻中的行为准则。
如果一个母亲为了家庭完全放弃自我,一味牺牲和忍让,女儿很可能也会认为这就是婚姻中女人该有的样子。反之,如果母亲能够在婚姻中保持独立人格,女儿也就更有可能在亲密关系中不迷失自我。
04 原生家庭的烙印,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改变
说到这里,可能有些朋友会感到绝望:如果原生家庭不幸福,是不是就注定婚姻不幸?
当然不是。
意识到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本身就是改变的开始。当我们能够看清父母婚姻中的问题,明白那并不是婚姻唯一的样子,我们就已经迈出了打破命运的第一步。
选择什么样的人共度一生,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你自己手里。命中注定不是绝对的,它只是给我们设定了一个初始值,而通过后天的学习和成长,我们完全有能力改写这个设定。
要学会反思,看清父母婚姻中哪些是值得借鉴的,哪些是需要避免的;要保持清醒,不要因为熟悉而迷恋有毒的关系;要不断成长,提升自己爱的能力和被爱的资本。
女人会嫁给谁,看她的父母就知道了——这句话有道理,但并非绝对。
父母的婚姻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婚姻的可能模样,但最终的幸福,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无论你的原生家庭如何,都有机会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婚姻。前提是,你要认清过去,但不受制于过去;要相信爱情,但不迷信命运。
你的人生,终究由你自己书写。
发布于: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