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敬自己

第一杯,敬父母

我出生在山东,一个重男轻女的地方。

在这样的环境里,我的父母,一定会有他们那个时代的思想烙印。

我知道,他们在我出生之前,是期待一个男孩的。

但是,从我出生开始,他们便做了他们能做的一切。

我很小的时候,如果有宴席,每个人都有一只青岛大虾,我爸会把他的那只留给我。

在我 30 岁之前,我吃过的所有鱼都是没有刺的,西瓜都是没有籽的。

中学时,学校离家很远,我爸每天都会来接我。

冬天的青岛,海风泠冽,晚自习有时会拖堂,他就蜷缩在车里等我。有一次,他说自己终于理解了书里写的什么叫“饥寒交迫”。

还有一次,车子熄火了,他让我帮忙推一下,我嫌校门口丢人,不肯下车,他也不说什么,一个人推着,然后迅速跑回驾驶座,再开起来,来回折腾。却从没说过我一句。

我妈是那种坐不住的人,每天从早到晚,不停地做事。

小时候的我,总觉得她的忙碌像一种控制,家里所有的节奏,都要按照她的计划来,几乎没有喘息的空间。

可在我怀孕头晕恶心时,是她放下自己忙得团团转的公司,从青岛飞到杭州,推门进来时,还提着那天早上她在青岛早市买的蛤蜊和小青菜。是那锅她炖的菜,让我的孕期症状消失得干干净净。

那一刻我才明白,那些我以为的控制,可能是她唯一会的表达爱的方式。

在这些故事里,没有评判,没有宏大的叙事。

只是两个普通的人,在而立之年成为父母,没有背景,努力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同时摸索着如何做父母。以他们的成长环境,他们没有机会去学习什么接纳自我,无条件爱孩子,什么积极沟通。他们只是,用双手去爱。

但得益于他们的托举,我可以用大把时间研究这些,并站在这里,看见这一切。

所以这杯,敬我的父母。敬他们在那个年代、那个环境中,尽了他们能尽的一切。

二杯,敬小核桃。

你是我见过这世上最好的小孩。

我记得有一次出差,我连续工作了 18 个小时。第二天醒来,看到你发来微信:“妈妈你看,我吃出了一个 CC。我想你啦。”

那一瞬间,所有的疲惫都化作柔软。

8 岁的时候,你看我在网上被骂,会说:“IP 就是要挨批的。”

9 岁的时候,看到我处理冲突,你会跟我说:“别人不喜欢你,其实是他们不喜欢自己。”

10 岁的时候,你会安慰被我吐槽的爸爸:“爸爸,你没看出来吗?我跟妈妈都是用‘讨厌你的方式’在爱你。”

还有一次,我被一些外界的声音困扰,是你问我:“如果别人送你一份礼物,接收权在谁手里?”

我说:“在我手里。”

你接着说:“那如果别人指责你,你不接受,那些不好的声音在谁手里?”

我这才意识到:“在那个人手里。”

是你用稚嫩的语言说出我多年后才懂的道理。

你不止是我的孩子,更像一面镜子,让我看见更真实的自己。

因为你,我学会了不必让外界定义我,也更有力量去爱自己、爱别人。

这杯,敬小核桃。敬你用童真的智慧,教会我成长的大课题。

第三杯,敬自己。

23 岁那年,我第一次做管理者。

那个时候我其实一点也不享受,白天在解决各种各样别人的问题,晚上七八点大家下班了,我才开始处理自己的工作,常常忙到深夜十点。

还一边掉眼泪。我心里面反复在叫嚣的那个问题是:我不适合做管理。

那个时候的我,有太多的不懂,不懂处理负面情绪,不懂在老板不满、下属不服的时候该怎么办,不懂客户发难时如何顺溜地把话说完,不懂怎么跟员工做离职谈话……

然后身边的管理者几乎都是嗓门洪亮、能一锤定音的“霸气型”,而我内向敏感,连语速都比别人慢0.5倍速,就像是被放错了位置。

后来前辈跟我说了一句话,“你不是不适合,你是还不会”,我牢牢记住了这句话,不会,那就学。

再后来,就是我把自己“扔”上拳台,不给退路,在一次次的真实场景里学着接招、挨打、化解问题,站在台上。

所以我真的很感谢自己,这些年掌握了一些了不得的内在本领,我是多么敏感的人啊,我感知到的痛苦一定是高于很多顿感的人的,但是我真的有努力把痛苦化为福祉。这些年渐渐地。

挫折来到眼前,我也只是跟它平淡对视,甚至能从中品出一丝醇厚,在那些不确定中,一次次以一种行动者的姿态昂首挺胸,哦,还有大哭后的继续干。

一个离职同事给我留下一封信,她说崔璀你不是感知不到痛苦,你只是特别勇敢。

所以这一杯,我想敬那个不会却敢上拳台的自己。

因为不会,所以去学;因为学了,所以留下。

第四杯,我想敬我们团队。

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种工作,我们不敢说自己是做得最好、最专业的,但我们是真的把“个人成长”这件事,当作一个系统工程在研究,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让一个人能找到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上,然后因此自洽、幸福。

这些年,我们反复打磨自己的方法论,像做地图一样,一点点标出成长的路径。

我们带着用户从最初的“召唤”阶段出发,帮他们精准定位说“是什么在阻碍你”,慢慢进入到“探寻”阶段,带着他们一起设定“真正值得奔赴的目标”,再到关键的“破局”阶段。

给他们提供方法,让他们行动起来,打破僵局,创造新可能,最终,到达超越的阶段,见证并陪伴他们实现内在升级,拥抱更自在、更有力量的人生。

为了让“优势”真正帮到不同的人,我们的教研团队做了特别“笨”的活儿,我们研究了140+个行业、 1100+个岗位的 JD,把它们和我们的优势模型一一匹配、校验,像搭建一个庞大的后台数据库一样,确保前台的教练能精准“对症下药”。

这条路走起来确实很慢。它需要教研、训练、建立信任、迭代服务;它不像卖一个标准化产品那么快,也不如追热点轻松。我们也经历过项目亏损、团队磨合、无数个深夜的教研和复盘。

也因此,这么多年,我们团队一直在靠价值观和使命,一轮轮筛人。

我相信,在留下来的每个人心里,都开着一朵花,那朵花的名字叫做,我们在关照另一颗生命的成长。

用生命影响生命这件事,它慢,它难,但它慢和难的事,总要有人做的,不是吗?是些不同,让世界精彩纷呈,不是吗?

所以这杯,敬我的团队,敬这一群用生命影响生命的人。

敬我们的专注与笨拙,敬那朵在夹缝里开的花。

第五杯,敬你们

敬一路上把我推向更好自己的每一个人:父母、孩子、同事、朋友,以及那些短暂同行却在我心里留下印记的人。

也敬此刻坐在屏幕那一端,听我讲完的人,不管我们是不是见过,你都在我的故事里,留下了一个位置。

人生只能由自己选择,更好的人生,是把每个选择,都活成最好的样子。

这杯,敬你们,也敬我自己,继续走在路上,继续举杯。

发布于:浙江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